![](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我们村33户建档立卡户脱贫了,但我欠她的太多--没有时间带她去旅游,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25岁的王锋,看着妻子愧疚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石尧村村主任王锋娶了副主任陆小四,这对90后小夫妻均是壮族,在扶贫工作中相识并牵手,演绎了一曲扶贫路上最美的“青春扶贫交响曲”。
遇见 相互学习中增进了解
王锋与陆小四在进入村委会前,并不相识,到了村委会后,经常一起下乡,一起处理事务,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走到了一起。
“我今年25岁了,2011年到广东打工,随后才返乡的。”王锋说,2015年3月,他到村委会当文书。当时,曾经当过幼儿园老师的陆小四,虽然比王锋小2岁,但于2014年已任村委会副主任。他们成了同事,她虽然比王锋年龄小,但在村委会的时间长,对各种情况比较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王锋总是向陆小四虚心请教,对于自己的这名“小跟班”,陆小四也总是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王锋介绍,同事遇到不懂的事,就故意叫他去向陆小四“讨教”。陆小四呢,不但耐心好,而且总能够解决大家的问题。
“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知道的,我有些也不知道,我也向他学习。”陆小四说,来到村委会工作,我们相遇了。一个话多,一个话少;一个爱学,一个肯钻研,一个肯教,一个肯学……两个年轻人间渐渐加深了了解。
碰撞 扶贫路上见真情
“我们是在工作中慢慢好起来的。”陆小四说,当地女人出嫁早,她因为读过书,20多岁还没结婚,在当地,属于晚婚,而命运的安排让她遇到了王锋。
2016年,石尧村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工作的每个阶段都是时间紧,任务重。 “我们工作中一起出门,分头到村小组工作,再一起回单位。”王锋介绍,石尧村有16个村小组,只有3个村小组实现了道路硬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骑摩托车,我们一个会骑摩托车,一个不会。而为了能摸清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两人经常骑着一辆摩托车入户寻访。
王锋说,一个小姑娘,晚上走夜路不安全,加上我们这个地方路况又不好,而去群众家里做工作一般都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结束,收工回来我们还要把当天的工作录入系统存档。慢慢地,我们的感情就培养起来了。
“去年,我外婆去世,我们也一样下乡。”陆小四回忆,在外婆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走夜路心里害怕。有几天工作到深夜,加上下雨,我不敢走夜路,这时王锋骑着摩托,找到了我,将我送回家。
王锋说,通过跟陆小四接触,发现这个女孩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她做事负责的态度也很打动我。
相伴 两人走进婚姻殿堂
“没有他们夫妻,我家不会有今天的模样。”石尧村委会坝念村的陆仁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介绍,前些年由于常年生病,因病返贫。王锋和陆小四经常到他家走访调查,并为他申请到建房补助,盖起了新房,此外,种植茶叶也能带来3万元的收入,陆仁松说能够实现脱贫,多亏这对小夫妻。
“我最佩服她的,就是工作能力,三言两语就能将政策讲透。”让王峰难忘的是,一次去湾子沟的一个大妈家,解说扶贫政策,但大妈认为自己没有领取低保,而其他与她情况差不多的人都领到了。陆小四快言快语,将几家领到低保的家庭情况一一分析,并与这个大妈家作比较,让大妈心服口服地了解了政策。
王锋思路灵活,能为陆小四带来工作上的灵感,陆小四的缜密心思则能够让王锋在工作中更严谨。靠着两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他们在工作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6年,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同年石尧村33户贫困户也实现脱贫摘帽。
“我们的婚礼,一再推迟,结婚当天,还在忙工作。”王锋说。天婚礼前,一个村民出院,要开具相关证明,陆小四二话不说,穿着礼服就去工作了。
未来 致富路上夫妻相扶相携
陆小四说,当初选择和王锋在一起就是因为王锋头脑灵活,又善解人意。为了能让群众早日实现脱贫,工作太忙,结婚仪式办得很简单。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来没有一丝怨言,她总是鼓励丈夫,将来有时间了一切都可以弥补。
而对于妻子的付出,王锋常感愧疚,作为一名村主任,他用工作让群众满意,但作为一名丈夫,他对妻子却亏欠太多--我现在还无法弥补她,只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帮群众脱贫后,我要带陆小四去照婚纱照,买戒指给她,我要攒钱带她去旅游、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陆小四说:“虽然我们结婚仪式简单--不像城里人结婚有戒指、有玫瑰、有车、有房,但我认为王锋心好,人可靠,即使没有什么,我们能在一起就好,所以能嫁给他我很知足。”
如今的石尧村脱贫攻坚进展顺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扶贫路上,这对夫妻相扶相携,齐头并进,仍在继续书写着扶贫新篇章。
文字:庞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