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董幕村 699734.nync.com 欢迎您!
当党和政府强农惠农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项新兴农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也得到不断改革和完善。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广南,趁着这股春风,以“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为目标,围绕项目建设的“五大任务”要求,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观念和新做法,以“三创”为基础,构建“四联”农技推广平台,狠抓“五个到位”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一、以“三创”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活力
“三创”,创新用人机制、创新考评机制、创新分配机制。一是创新用人添活力。实行人员竞聘上岗制度,按照公选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能干)的、能够真抓实干(实干)的、为农民真心服务(真干)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技推广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创新考评强责任。将农技人员考评结果与补贴奖惩挂钩,并与党务、政务公开有效结合起来,推行创先争优和农技人员日常服务“阳光工程”,建立服务目标责任制和受益群众评价考核制度,采取《科技服务手册》由服务对象签字,量化服务由农科局、当地乡党委政府和农户“三方”评价的措施,进一步增强科技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三是创新分配增动力。把技术指导员的补助分为基础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依据年度考核结果,按等次补给基础补贴,对工作积极 、作风踏实、成效明显、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从奖励资金中再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四联”农技推广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四联”,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农技体系。围绕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带动户四个推广载体,一方面,由局领导和专家组成员,负责主导产业推广的组织领导、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专家例会制,在业务指导和联系方面,由班子向上联系省、州对口领导和岗位专家,向下挂钩技术指导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1名专家联系挂钩多名技术指导员和1名党政领导联系多名技术指导员的帮带服务机制,使领导班子和专家成为“行政上当好指挥长,工作上当好排头兵,业务上当好行家”的新型班子。另一方面,由农技人员根据地方产业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乡镇农技推广团队,农技人员按照首席专家制定的产业技术指导方案和年度推广任务目标,按照1名技术指导员包1-2个村,联系10名科技示范户,带动200户以上辐射户“1+10”、“10+100”、“100+1000”的“金字塔”式技术推广模式,及时把技术信息直接传递到户。
三、狠抓“五个到位”,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一)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应用到位。
我县以外引内联的方式,通过示范基地的引进和示范,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邀请省州推广、科教、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和种子农资经销大户进行现场观摩,对当年性状稳定、丰产性较好、节本增效的品种和技术进行筛选和集成,最终由专家列会讨论通过,得出年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介公布。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累计筛选主导品种156个,主推技术38项。
(二)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遴选服务到位。
按照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遴选办法和规定,在技术指导员选聘方面,我们采取重心下移、以服务基层为重点,按照各乡镇产业分布、专业村、特色村相对集中的基础上确定名额分配,县级不配备技术指导员名额,通过竞聘上岗选聘技术指导员;在指导服务方面,通过建立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规定每个技术指导员包1-2个行政村,挂钩10名科技示范户,对接1-2个产业,开展2种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农户100户,通过明确技术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技术指导目标。
(三)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建设推广到位。
示范基地和示范村建设方面,结合广南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以一个主导产业设置一个示范基地,由产业首席专家负责、省州科研单位对接、科技创新团队进驻村组指导、合作社参共同参与,形成“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和示范村+科技创新团队+企业+农户”模式的运行机制。通过基地技术集成,示范村推广示范,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带动全县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2016年建设了珠琳镇兴旺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1个,八宝革赖水稻示范基地1个,八宝革赖优质稻科技示范村1个。
(四)选塑典型宣传到位。
我县充分挖掘、认真总结、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两学一做等党建活动,运用画册、典型事迹宣传材料、专题片及微党课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大力宣传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成果和基层农技推广先进典型事迹。培育了一批以代志宇、陈远祥、殷艳兴为代表的优秀科技示范户,他们获得了农业部种粮大户的光荣称号,殷艳兴获得了农业部奖励价值22万元的“东方红”拖拉机一台;涌现了一批以农兴常、陆进恒为代表的省级科技兴乡突出贡献人才;选派3名能吃苦、有办法、能干事的工作人员定点驻村,当选合作社理事长,领办、帮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推荐上报的焦兰、焦岭、农树发三位同志获得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这是广南县首批获此资格的农业技术人才。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累计选塑先进人物事迹和典型事例近30余部,如宣传科技示范户的《红土地忠诚守护人——陈远祥》、宣传技术人员《在庄稼地里播撒青春——农兴常》、宣传专家《与庄稼窃窃私语的壮家汉子——陆进恒》、选塑典型事例专题片《农民农技零距离》、画册《红土地上的辉煌》《句町牧歌》、微党课《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等事迹材料,影响深远,意义深刻,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鼓舞了广大科技推广战线上的农技人员抓好农业的士气和奉献农业的热情。
(五)督促管理到位。
为加强对项目的督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农业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工作指导意见。专家组也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走访农户,查看工作记录等方式,对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进行跟踪问效,由局纪委负责对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工作进行监督,凡是弄虚作假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不准晋升职称,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因技术指导失误造成农户重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技术人员聘用合同制、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农技人员定期培训制等四项制度的严格执行,广大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
按照“345”工作思路和发展部署,通过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县体系改革在全县已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农技人员积极参与,农户广泛配合的良好氛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了“四个目标”:
一是实现了人财物“三权归县、政府监督、各负其责、协同发展”职能管理目标,有效解决了过去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而导致推广工作缺位和错位、基层农技推广乏力的问题;到目前,农业系统县乡两级共设55个机构,其中:县级站所(校)18个,局机关内设股室14个,乡镇机构36个,农科系统行政事业编制446人(其中行政编制26人),实有在编在岗人员452人,其中:专技人员423人,公务员29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93.6%;2016年9月从专业院校新招聘技术人员6名。
二是实现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目标。通过项目带动,集成了一批适宜于当地生产条件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示范,培育了一批深扎农村的乡土人才,构建了以“专家+技术人员+基地+农户”农技推广新体系,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实现了“一提高、二降低、三增加”的目标。一提高: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到田率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分别达100%。二降低:通过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播机收、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滚播技术及生猪三元杂交、体内体外驱虫、猪人工授精等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自然灾害损失率。三增加:一是产量普遍增产,水稻产业平均产量均比全县平均水平增15%以上,生猪产业户均存栏和出栏比全县平均水平增18%以上;二是效益增收明显,通过普及优良品种和推广各项节本增效技术,节本增收情况效果较好,水稻产业亩节本增收达11.2%以上,生猪产业户均节本增收达16%以上。三是示范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2016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3.53万亩,粮食产量10400万公斤,实现产值5.56亿元;全县生猪存栏105.85万头,出栏144.22万头,实现产值28.99 亿元。科技更新和推广应用已成为广南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实现了技术人员工作作风较大转变的目标。通过竞聘上岗制、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增强了农技人员入村、到户、下田的效果。2016年,全县技术人员累计下村开展各种科技培训达1200余次,参训农民达6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0万份,技术指导员人均下乡天数超过100天。
四是实现了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的目标。通过县乡村户四级推广平台相互联动,畅通了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相互贴近的渠道,增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